读《史记》有感_员工文化_企业文化__宝鸡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中文版English
大道远行


(86)0917-2790802
传真: (86)0917-2790802


关键字:


读《史记》有感

单位:西安分公司  作者 :张振东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读到《史记》的节选故事“鸿门宴”与《“将相和”时 ,那还是高中阶段,当我面对这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的场景,每次读到它们我都会直呼过瘾。这两篇故事给我在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同时,我看到鲁迅曾经赞颂《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无蕴之《离骚》” ,并且它作为中国二十四史的开篇之作 ,为后来史书提供了范本。


       我开始好奇这本书到底充满了什么魔力?吸引了鲁迅给予这么高的评价 ?它的每篇文章是不是都像“鸿门宴”和“将相和”那么脍炙人口,引人入胜呢?

       由于种种原因,我直到大学才有幸购买了岳麓书社出版的纯文言版史记 ,然后......然后第一次读史记我失败了,纯文言版的,看的我云里雾里的,晕 。《史记》便被我束之高阁了,然后在大学前两年硬着头皮看了前几篇,这不就神话故事吗 ?《五帝本纪》人祖皇帝各有神通 ,黄帝生而神灵,帝尧仁德如天,智慧如神,虞舜慈爱感天......这些人都是神人,难道《史记》就记载这些吗?

       直到我第七次读《史记》一直读到我心心念念的《项羽本纪》 ,我发现它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简单,我看到了始皇帝的雄心壮志 ,立碑刻纹昭告于天;看到了亭长刘季(字邦)的玄幻经历 ,芒砀山斩蛇起义;看到了谋圣张良的豪情万丈,率博浪沙伏击秦王。

       最终 ,当我第九次读完整本《史记》,它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我忽然明白了些什么,但确无法用言语表达 ,我甚至忘记了它所述说的文章本身,忘记了那些复杂的年表和书记,忘记了我是谁?

       但我记得,范蠡 、文种陪同勾践卧薪尝胆,文种惨死 ,范蠡成了日进斗金的陶朱公 ,并留下了那句举世名言“飞鸟尽 ,良弓藏;狡兔死 ,走狗烹”;荆轲与燕太子丹,易水离别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隐侠季布 ,富商朱家曾赞誉“宁舍千金,原换季布一诺”,后项籍(字羽)身死乌江,刘邦派人追杀余党,派人多次请季布归降 ,季布宁可毁容 ,逃出不愿归降 ,后来被擒,拒降身死,故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苏秦游学归故里 ,受家人凌辱,发奋图强,头悬梁,锥刺股,三年后出仕燕国纵合六国抗秦;商鞅(卫鞅)师从鬼谷先生 ,出仕秦国,开改革之先河 ,创不世之功 ,著写《商君书》 ,使秦国从弱到强,终身从己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它默默诉说着不同人物的故事 。

       我很荣幸坚持读完了526500余字 ,读完了3000多年的历史,读完了记述帝王言行的本纪 ,读完了简列世系 、人物和事实的年表,读完了记述各种知识的书 ,读完了重要人物的世家 ,读完了优秀人物的列传。

       当一切结束时我的内心从来没有此刻般如此宁静 ,太史公用它的笔让本来无言的历史,崇焕生机 ,使我仿佛如一位智者站在历史的洪峰上看着太史公笔下的人们用他们的一生谱写着千奇百态的篇章。

       我突然记起,织田信长的话“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 ,有生方有死,壮士何所憾”后叙诗一首,诸君共勉。

       赞曰:千古风流皆人物,竹简不律记墨痕。
                 燕雀嬉笑鸿鹄志,青史垂名告苍生。


点评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能将史记读一遍 ,本身就值得钦佩 ,更难得作者于字里行间与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对话,并从他们的故事里,读出属于自己的见识与顿悟,兴味与快慰,焉能不为其点赞喝彩?




[关闭页面]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