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 打开心结 接纳治愈 战胜抑郁_员工文化_企业文化__宝鸡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中文版English
大道远行


(86)0917-2790802
传真: (86)0917-2790802


关键字:


直面问题 打开心结 接纳治愈 战胜抑郁

单位:第十三项目  作者:杨欢

    我有听书的习惯 。

    开车上下班 、睡觉前 、或者是一个人在家的雨天,听听书。但听书会随着朗诵者的语气起伏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所以,一直都对看书有着不一样的期许。正因如此,反而对看的书会有很多的挑剔,若此书雅情雅趣,那么读书那段日子,看什么都觉得有意思,生活也一下子由忙碌中的灰白变得五彩斑斓 ;若此书乏味无趣,便会感到失望,登时少了兴味,以后便不会再去翻它 ,自然去宠幸别的书。

    我对精神疾病了解不多,对抑郁症更是知之甚少 ,认知也仅停留在三毛、张国荣等明星的陨落及女性产后抑郁字面变现出来的意思而已 。刚拿到《渡过》 ,对未知知识充满期待,兴冲冲的翻了起来 。读了两章 ,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太难受,太压抑。见字,如面。通过文字,感觉跟抑郁症患者在进行面对面接触,抑郁症对患者的摧残是那样的痛苦,康复之路又是那样的艰难,这些都让我感到难受。

前段时间 ,听说之前教过我的大学老师霍忠义教授因为抑郁症自杀了 。这让我震惊 ,原来抑郁症真的可以让一位知识渊博、温文尔雅 、和蔼可亲的老师经受不住折磨,选择用结束生命来反抗抑郁症的摧残。这让我对抑郁症有了更深恐惧 ,但是也激发着我继续去读《渡过》 。没有想到的是,继续阅读我很快沉浸其中,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这本书震撼之余,同时激发了我对心理学的极大兴趣,完全可以用点燃来形容。这本关于抑郁症的书完全颠覆了我大脑中之前所有关于抑郁症的观念,有的段落甚至让我热泪盈眶,不禁想起我的老师,同样经历了坚强而悲壮的渡过。


作者张进,一个年轻的媒体人,没有任何预兆患上了抑郁症,度过了长达半年的病程。他称那是一段黑暗的岁月。是无知而非疾病 ,构成了对生命的巨大恐惧。从病愈那一刻起,出于对疾病的好奇,也出于责任心,他开始研究抑郁症 ,想搞清楚折磨了他半年之久的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并要把他的心得告知同病者 ,让他们少走弯路,于是便有了这本让我们震惊不已的书 。


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


在知识阶层中,演员、公务员、媒体人、警察、教师比较容易得抑郁症 。他们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抑郁症相关。


为何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


首先,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患者的躯体经受着痛苦折磨。很多人认为 ,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殊不知抑郁症首先表现为生理疾患,那时,患者完全不会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 。其次,专属于抑郁症的一个特点,是快感阻断 。当发展到重度阶段 ,属于人类的所有快乐、各种欲望,统统消失了。患者每天情绪极度低落,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 。对于他 ,人生不再是新鲜和快乐的旅程 ,而变成痛苦的炼狱 。第三,与快感缺失相关的另一个特征是绝望。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又一共性。自我评价无限降低 、自责、自罪,患者普遍觉得未来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痛苦和巨大的无价值感 ,足以吞噬他的一切。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封闭是他对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御方式 。封闭可以缓解患者的伤痛 ,但却会构成新的心理障碍。自杀是另一种防御方式,或许可以称之为终极防御 。这种防御最快捷、最有效,也最彻底,只不过 ,它带来的是毁灭 。


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作者从个人经历出发,给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提出几个建议 。首先要积极求治。血的事实告诉我们:抑郁症必须治疗 。许多患者的亲朋好友认为 ,抑郁症只是心理、情感问题,只要谈谈话,疏导疏导 ,“打开心结”,就能“走出来” 。这实在是对科学的无知 。至于患者本人,得了抑郁症,起先不自知;挨了很多时日,才会犹犹豫豫走上求治之路。那时他心理准备不足,当医生告诉他 ,疗程很长,至少半年以上 ,甚至两年、三年,还要不断复诊、复查 ,他就会畏难 、绝望、抗拒 ,经常不能坚持治疗,最终酿成悲剧。一旦走上漫漫治疗长途 ,就会有亲朋好友来乱出主意。作者在书中负责地告诉大家,西医的疗效最为确切;心理疗法应该有效,但受很多条件限制,较难把握;中医是否有效,尚待科学验证。至于练功、灵修 、瑜伽、念咒之类,基本不靠谱。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不要犹豫,立刻去看西医;根据自己的病情程度,请医生决定,是吃西药,还是看心理医生。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在抑郁症早期,时间就是生命。


其次,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最关键的是判断患者何时最有可能自杀。自杀分三个步骤: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实施。几乎每个抑郁症患者都会有自杀意念和企图 ,但要走到实施这一步,还需要客观条件。依据抑郁症临床症状表现,医学上把抑郁症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三个阶段。轻度抑郁症患者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容易疲劳 ,多思多虑,自卑消极 ,无缘无故出现多种躯体不适;到了中度阶段,还会追加脑功能阻滞和精神运动性阻滞 ,患者感到自己大脑思维功能、行动功能和社会功能下降,不敢见人,人际交往发生障碍;到了重度阶段 ,患者情绪极为抑郁,无法感知喜怒哀乐 ,思维动作严重迟缓 ;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  ,应答迟钝 ,严重者可呈木僵状态 。一天之内,经常不言不语,不动不吃。


抑郁症患者自杀,往往发生在从轻度向中度恶化 ,以及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阶段。真正的重度患者不会自杀 。书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 干预自杀,就要学会识别患者从轻度向中度恶化,尤其是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关口。在这两个时段,要把病人看好,最好寸步不离。一旦出现闪失 ,后悔莫及!


在一天之中 ,抑郁症患者多在凌晨自杀。这是因为患者的情绪变化晨重晚轻。患者往往早醒 ,那时情绪最为低落,想到漫长痛苦的一天即将开始 ,不知何时才是尽头,自杀的念头就会蜂拥而至。
   
第三,如何尽到看护之责?是陪伴,而不是说教 。很多人认为 ,抑郁症是心理问题,要给患者“打开心结” 。殊不知抑郁症本质上更是器质性问题,在中度和重度抑郁阶段,劝他“想开点”“不要死”没用。要以陪伴为主 ,不要讲大道理 ,须知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道理 ;要让患者知道,他需要时,有人在;不需要时 ,就可以安静待着 。别打扰他 ,不要喋喋不休,瞎出主意 。


观照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心灵的进步,是一种永不停息的修行 ,这不论对患者还是每一个追求心理健康的人来说都极其重要 。如何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


闲暇之余去翻翻这本《渡过2:接纳是最好的治愈》吧 ,接纳自己、接纳身边人……直面问题 ,不要逃避 ,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


更多有用的东西藏在书里,读一读,相信会对你有所裨益。




[关闭页面]    [回到顶端]